文/劉育豪(高雄市性別公民行動協會理事長)

所謂「無處不性別」,指的是社會現象中,不論範疇大小,或者人種地域,皆有性別的成因與影響在其中。推得更遠一點,我們甚至可以說:無處不多元性別。尤其,經過了壓抑的年代,在學校和社會層級的性平教育漸有落實的光景之下,確實有越來越多的個體,益發理解自己的與眾不同,其實不過就是個人認同的自然表現。

教學年資近20年的我,在執教生涯中,就曾經遇過好幾個多元性別認同的孩子。其中,印象最深刻者,是多年前帶過的一個中年級男生。

H,在我剛接手三年級全新班級的初始,並不特別出眾,沒有讓我發現他不同於同儕之處。慢慢地,在我頗具性別友善觀點的班級經營當中,他或許感受到了不具威脅性的環境氛圍,因而漸次流露出本性。最開始,他幾乎不跟同性同學一起玩,而比較喜歡混在女同學圈子裡,哈拉打屁,或者玩些小遊戲。後來,他不時會在全班面前,模仿女模特兒婀娜走路。甚至有一次,他很興奮地跑到我面前,大方亮出他的十根手指……哇!每一片指甲上面,竟然都各自貼上一張粉紅色系的繽紛貼紙,模擬塗上指甲油那般,亮亮閃閃,好不耀眼。我見狀,跟著開心極了,並且急忙取來手機,為他留下亮麗倩影。這個事件,對我而言印象非常深刻──一來,我的反應肯認了H對他自己的認同;二來,我的動作也讓其它同學看在眼裡,而更加墊厚了班上的性別友善氣氛。

及至四年級,有一回我們無意間聊到同志議題,才剛說到女同志是女生喜歡女生、男同志是男生喜歡男生的基本ABC,彼時就有個班上女學生指著H說:「像他就喜歡那個誰誰誰啊!」當下,女學生的口氣不是八卦,更非爆料,很單純只是分享開心事情的那種熱切。被出櫃的H,並不急忙否認,亦不生氣,反倒是嬌羞起來,以手摀臉,整個反應超級可愛。

閱讀《粉紅色影子的男孩》時,我一直聯想到的,就是H。

影子若視為人的延伸,即是「認同」的借代物──書中「我」這個男孩的粉紅色影子,便是他殊異的性別認同。「我」喜歡故事書、獨角獸、粉紅色玩具、公主和仙子,以及「所有男生不愛的東西」,如此與眾不同,在陽剛氣息濃厚的家族裡面,自是一突出的存在。更甚者,這般特質,進到校園現場,更加無法輕易被悅納接受。微妙的是,起初認為男孩「長大就會好了」的爸爸,竟也穿上綴有亮晶晶裙擺的粉紅色裙子,牽著男孩上學去,自此,「我」重新認同自我,撐起頭胸,信心滿滿出演自己。

這是個讓人看完不禁會露出微笑一抹,有著happy ending的故事,作為一本可以用來推廣性平教育的作品,《粉紅色影子的男孩》的重要與必要不言而喻。它所反映,乃在提示我們,確實需要更多像是書中「爸爸」這樣的典範,願意支持孩子的多元性別認同,協助撐出更大的空間,讓有異於主流標準表現的多元性別個體,活得開心一些,自在一些──身為大人的您,在家裡,在學校,在社會中各式場域,是否願意給出更多理解與支持,一起守護粉紅小孩?

 

推薦書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