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H000000020298

H000000020298

全店消費滿$500贈運動特刊乙本 on order

全館滿$900免運 on order

NT$280
NT$252
{{shoplineProductReview.avg_score}} {{'product.product_review.stars' | translate}} | {{shoplineProductReview.total}} {{'product.product_review.reviews' | translate}}
{{amazonProductReview.avg_rating}} {{'product.product_review.stars' | translate}} | {{amazonProductReview.total_comment_count}} {{'product.product_review.reviews' | translate}}
Quantity Product set quantity
Add to Wishlist
The maximum quantity per submit is 99999
This quantity is invalid, please enter a valid quantity.
Sold Out

Not enough stock.
Your item was not added to your cart.

Not enough stock.
Please adjust your quantity.

Limit {{ product.max_order_quantity }} per order.

Only {{ quantityOfStock }} item(s) left.

Please message the shop owner for order details.
Add to Wishlist
Description
Shipping & Payment
Customer Reviews
Description
東西要不到、吃不到、玩不到,馬上情緒大爆走
你家也有一個這樣的貝蒂嗎?
今年最受矚目的幼兒情緒繪本
讓孩子學習當自己情緒的主人

你家裡也有一個「貝蒂」嗎?只要事情不如他的意,他就會立刻鬧情緒……
有一天,貝蒂的肚子餓了。她好想好想吃香蕉,但她不會剝開香蕉皮。無論她用手剝、用牙齒咬,甚至用腳抓,都剝不開。她生氣得又哭又叫,兩隻腳踢上踢下……幸好,大嘴鳥先生來幫忙了,「你不需要這樣」,大嘴鳥先生一臉淡定的示範如何剝開香蕉皮,但是,當香蕉剝好了,貝蒂卻又生氣了,為什麼呢?
故事中的主人翁貝蒂之所以大發脾氣,並非無理取鬧,其實是因為她很努力的想要剝好香蕉皮,而且堅持「自己的香蕉自己剝」。這樣固執又認真的貝蒂面對挫折時,戲劇性的情緒反應和行為與真實的孩子如出一轍,你可能會發現,自己的家裡就有一個「貝蒂」;而淡定的大嘴鳥,就如同父母的角色,總是溫柔的陪伴在孩子身邊,適時出聲協助孩子冷靜的面對問題,迎接一次又一次的挑戰。故事的最後,貝蒂又看到一根香蕉了,作者巧妙的結局安排,引導讀者重頭再想一遍,有了前車之鑑,這次貝蒂會怎麼做呢?

★一本大人小孩都會捧腹大笑的「幽默情緒繪本」
★全球最大規模大學出版社——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(oxford university press)年度強打繪本
★故事取材自真實生活的日常案例,幽默描繪家庭經常上演的親子角力
★巧妙安排留下伏筆的結局,引導孩子再想一遍,練習當情緒的主人


內容試閱







作者介紹

史帝夫・安東尼 (Steve Antony)
於英國出生,在美國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長大,修讀英國安格利亞羅斯金大學童書插畫碩士畢業。
作品包括《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》(Betty Goes Bananas)、《女王的帽子》(The Queen's Hat)和熊貓先生(Please, Mr. Panda)。《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》已售出美國、西班牙、法國、日本及韓國等國際版權,入圍諾丁漢童書獎終選名單(Shortlisted for the Nottingham Children's Book Award 2015)。《女王的帽子》被提名「英國格林威大獎」,並入圍「英國水石童書繪本大獎」。
作者網站:www.steveantony.com

柯倩華

輔仁大學哲學碩士,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哲學博士研究。曾在大學教授幼兒文學、圖畫書賞析等相關課程。目前專職從事童書翻譯、評論、企劃諮詢,並參與各項兒童文學獎評審工作。翻譯圖畫書及青少年小說共逾百本,現為臺灣兒童閱讀學會與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組委會顧問。


譯者的話
成長的滋味

文/兒童文學評論家 柯倩華
這本書的英文原名是Betty Goes Bananas。goes bananas的意思是「變得非常激動或生氣」,形容「突然抓狂」的非正式用法。作者玩了一點雙關的趣味,安排故事角色貝蒂真的為了香蕉而爆發一頓脾氣。翻譯成中文時無法兼顧,只能儘量傳達原文的旨趣及情緒狀態。貼近幼兒特質的文字和圖像合力演出可愛有趣的故事,作者以幽默的風格處理實際上頗令人難受(甚至痛苦)的人生經驗,增加了閱讀的樂趣,似乎也宣告一種態度︰用幽默感降低火氣、減少痛苦,讓人比較容易冷靜。
我想,沒有小孩「喜歡」發脾氣,因為那是一種讓他們生理和心理都很不舒服的失控狀態。他們的哭叫吵鬧,有時因為遇到困難產生無能為力的挫折感,有時因為突然的意外使他們害怕或焦慮。他們不知如何適當表達這些複雜的情緒壓力和需要,就用最本能的方式來宣洩情緒或表達需求。他們在一團混亂中,需要幫助和引導。
這個故事反映小孩真實的情形,吸引他們認同而進入故事情境;也提供「安全距離」——發脾氣的是別人(貝蒂),不是我(讀者)。然而,當讀者觀看、感受、判斷、討論貝蒂的行為時,其實是在整理自己的感受,進而可能形成較有條理的思考和表達。貝蒂提供了具體實例,幫助幼兒學習抽象思考。
在幼兒時期,感官經驗更重於抽象思辨。幼兒經常用身體(例如觸摸、咬)來認識和表達。書中精簡的文字充分展現這個特色,並以重複的句型形成有助幼兒閱讀的旋律和結構。開場的肚子餓、看見、想吃,在時間順序和因果關係上清晰扼要,並充滿身體感覺。她嘗試用自己的身體解決問題,焦點在具體可見的手、牙齒和腳。接著描述身體動作如哭、吸鼻子、踢、尖叫,伴隨著不同的聲音。我們可指著哭鬧的貝蒂問小孩:「她現在覺得怎麼樣?」「除了生氣以外,還有沒有別的情緒?」引導他們用語言辨認情緒(生氣、難過、失望、可憐、擔心……)。然後鼓勵他們想一想,有沒有其他方式可取代貝蒂的情緒反應(說出來、畫圖、求救……),試著幫助貝蒂找出更好的辦法解決問題。
大嘴鳥不厭其煩的告訴貝蒂「你不需要這樣」,可供我們跟小孩討論「需要」和「想要」的區別。示範是具體的教導方式,但大嘴鳥的示範卻同時剝奪了貝蒂(幼兒)想要自己做的主體性和成就感。幸好,辛苦的波折後,貝蒂終於嘗到香蕉的美味,並真的有「下一次」自己剝香蕉皮的機會。
每個人都是從連剝香蕉都不會的幼兒階段,一步一步學習,然後變成很會吃香蕉的大人。當大人覺得快要跟著小孩一起抓狂時,不妨提醒自己:「你不需要這樣。」我們若能以同情與耐心對待幼兒,成長便會有香甜的滋味。


詳細資料
作者/史帝夫.安東尼
繪者/史帝夫.安東尼
譯者/柯倩華
適讀年齡/3歲~8歲
出版時間/2015/04
出版社/親子天下
產品條碼/9789863980582
裝訂/精裝書
印刷方式/全彩
語言/繁體中文,有注音
頁數/24頁
規格尺寸/24.5×24.5cm

Shipping & Payment

Delivery Options

  • 台灣本島宅配
  • 7-11 Pickup and pay in store (B2C)
  • Family Mart Pickup and pay in store (B2C)
  • Others
  • 海外寄送(需待專人估算運費)

Payment Options

  • Credit Card (Support Visa, Master, JCB overseas transaction)
  • LINE Pay
  • ATM Virtual account (Pay at ATM or web bank by virtual account)
  • 7-11 pick-up and pay
  • FMT pick-up and pay
  • 海外訂購專用刷卡
Customer Reviews
{{'product.product_review.no_review' | translate}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