賀!!《貓頭鷹蝙蝠》《小桃妹》《打架的藝術》《永恆的童話》榮獲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童書枝頭上的兩個家庭,能夠和平共處嗎?
一本讓孩子體會從「你們」到「我們」的無字書還看不懂字的幼兒,其實各個都是讀圖高手,尤其是貼近孩子生活、情節簡單又有趣的圖畫書,最能打動他們,《貓頭鷹 蝙蝠》就是這樣的一本書!
貓頭鷹媽媽和三隻小貓頭鷹在樹枝上熟睡。忽然間,飛來了蝙蝠媽媽和三隻小蝙蝠,倒掛在樹枝下方,兩家人彼此面面相覷。兩家人的媽媽趕緊抱著孩子往左邊、往右邊移動,催促自己家的寶寶睡覺。這時,一陣狂風猛然吹來,大家全都被吹走啦!媽媽們焦急地尋找被吹散的孩子們……
作者用流暢的圖畫訴說了這個生動的故事,圖畫之間還藏了有趣的細節,滿足孩子觀察和發現的閱讀樂趣。你可以和孩子觀察每一頁角色的表情,猜猜他們在想些什麼、說些什麼;欣賞背景由白天到夜晚的美麗光影變化(貓頭鷹和蝙蝠都是白天睡覺的);再進一步,還能與孩子討論什麼是「鄰居」、「互相幫助」或是「如何認識新朋友」,甚至比較兩個家庭之間的「異同」。
讀第二次、第三次……你們將會有更多發現,更多說不完的故事。更何況,除了從貓頭鷹的角度讀這本書,你還可以將書顛倒過來,從蝙蝠的角度再讀一遍呢!
內容試閱作者介紹瑪麗路易絲.菲茲派翠克 (Marie-Louise Fitzpatrick)生長於愛爾蘭都柏林,從小的志願就是成為一位藝術家。大學時主修平面設計,最喜歡的科目是兒童插畫。畢業後15年間,她擔任設計助理、為女性雜誌和教科書繪製插圖、兼職當畫畫老師,偶爾還在梅林廣場賣畫。2000年,她決定辭掉工作、打造工作室,並專注於創作,找到屬於自己的特色。除了創作圖畫書和兒童小說,她也是一位歷史愛好者,尤其喜歡研究不同時代、不同地域的人們如何生活、飲食和工作。她的丈夫麥可.恩伯利也是一位童書作家,他們目前定居於愛爾蘭威克洛郡格雷斯通市
導讀閱讀細節的樂趣
文/宋珮(藝術工作者)這本為幼兒創作的無字書,不論是頁面設計或是圖像表現都很傑出,除了用一般的方式閱讀外,還可以倒著讀,因為主角不只是站在樹枝上的貓頭鷹一家,還有倒掛在樹枝下的蝙蝠一家,因此可以從貓頭鷹的角度,或是蝙蝠的角度觀看。
貓頭鷹和蝙蝠都是夜行性動物,故事發展也順應著牠們的習性,由白天進入夜晚,光線的變化是漸進的,場景和故事也很單純,但是發生在其中的細節卻很豐富!這豐富來自貓頭鷹和蝙蝠的動作和表情變化。在《小小愛書人》裡,李坤珊老師談到幼兒閱讀行為特徵,她說兩歲的孩子會先關心事物的專屬名稱,之後會喜愛觀察圖畫細節與人物表情,並且主動連結書中主題與生活經驗。如果我們把幼兒閱讀行為發展對應這本書的設計,格外會發現作者的用心。
故事一開始,是一個大跨頁,幼兒很容易注意到圖畫裡的各種動物,並且會發現小動物或是昆蟲都有同伴、都有自己的家。之後場景集中在一根樹枝上,四隻貓頭鷹不論睡著或清醒,表情一直有變化,從牠們的表情可以清楚解讀情緒,等到蝙蝠一家搬來之後,可以解讀的表情和動作又更多了(蝙蝠一家的表情確實要倒過來看才清楚),幼兒可能還會跟著模仿呢!這兩個家庭因為夜裡的一場暴風,通力合作,以致化敵為友,過程中突顯出兩位媽媽愛子心切,這種特質很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。
作家採用無字書形式,使大小讀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圖畫上,因此更能仔細的觀察細節,這對習慣文字閱讀的成人來說,是專心讀圖的好機會。也許爸爸媽媽會發現,孩子比你們更先找到樹幹和葉子上的蜘蛛,牠們的出現形成另一條故事線,需要前後對照,才能理出頭緒。
有位圖畫書作家談到無字書時,用過河來做比喻,她說孩子閱讀圖畫書的方式,就像跨越水面一樣,總是從這塊石頭踏往下一個石頭,當孩子還不識字的時候,看圖的方式就像把腳踏在石頭上,會從這一張移到下一張,因此,如果畫家提供的踏腳石不夠,設計得不夠仔細,就等於把孩子留在河中央,無法前進。反之,如果做得夠好,就可以把孩子帶到河對岸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這本書的作家絕對是成功的把大小讀者都帶到了河對岸,而且還讓他們滿足的想要一再回味呢!
和孩子讀圖也讀心,看見樓上、樓下的好風景
文/盧怡方(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講師 )面對無字書,經常聽到這樣的聲音:「沒有字、看不懂,怎麼說故事?」其實,無字書提供一個純粹觀看圖像的空間,少了文字說明,我們可以更自由地連結角色、場景與事件之間的關係。透過觀察圖像線索,嘗試推敲故事情節,發展邏輯思維;利用敘述故事的過程,練習口頭語言的表達技巧,展現個人觀點。
《貓頭鷹 蝙蝠》是一本非常「精準」的無字書。為什麼說「精準」?因為每一畫面的銜接都是作者精算距離的引路石,在頁與頁之間,透過角色表情、動作的變化,推進情節的連續性,幫助我們成功接收故事訊息。例如:一開始,貓頭鷹一家被突然入住的蝙蝠一家驚醒;緊接著,以貓頭鷹和蝙蝠孩子們的歪頭對視與貓頭鷹家長的伸爪展翅,凸顯彼此初見的好奇與警戒;結果,貓頭鷹和蝙蝠家長催促孩子們與陌生人保持距離。三個連續分頁訴說貓頭鷹與蝙蝠兩家初識時的疏離與不安。
本書的場景簡單、角色關係單純,加上情節轉折明確,我們能輕鬆捕捉整體故事脈絡。故事場景設定在一棵大樹的一段微小分支。水平樹枝將畫面分為上下兩部分,貓頭鷹一家四口站在樹枝上方,香甜入夢。突然闖入的蝙蝠一家與貓頭鷹一家起初是「上下左右,壁壘分明」。不過,好奇的貓頭鷹寶寶和蝙蝠寶寶首先跨出友誼的第一步。但是,瞧瞧貓頭鷹家長插腰、瞪視,指著貓頭鷹寶寶的模樣,想來初次接觸並不順利。
最後是什麼讓原來冷漠、對立的兩家人產生改變?仔細看,樹梢似乎有些騷動,一陣狂風襲來,大大小小貓頭鷹、蝙蝠被捲進漩渦,孩子們都不見了。家長焦急的四處尋找被吹散的孩子們。最後,貓頭鷹和蝙蝠家長又各自帶回誰呢?當夜幕低垂,月亮圓圓滿滿的高掛,樓上、樓下的遊戲時間才正要開始。
共讀時,邀請孩子觀察圖像,盡情表達想法吧!像是:注意角色眼睛開合、眼珠轉動與情緒變化的連結:「貓頭鷹寶寶和蝙蝠寶寶聊天時,誰睜開眼睛偷看?牠為什麼偷看?」、「貓頭鷹寶寶跑到蝙蝠家,貓頭鷹家長心情怎麼樣?(此處可讓孩子描述貓頭鷹家長的眼神、肢體)牠跟貓頭鷹寶寶說什麼?」或是感受時間、空間的變化:「天空的顏色有改變嗎?樹葉為什麼會動?月亮什麼時候開始出現?」另外,是否發現枝葉間還有另一則「期盼相見」的故事?豐富的圖像訊息都是與孩子互動對話的好題材。
當我在書店與孩子們合作說完《貓頭鷹 蝙蝠》,我問:「如果你是貓頭鷹,家裡突然來了陌生人,你會怎麼樣?」孩子說:「會害怕、會好奇、會問他是誰?」又問:「如果你是蝙蝠,正在尋找一個家,可是鄰居不歡迎你,你會如何?」孩子說:「我會很傷心、孤單,也會害怕。」孩子們都能同理貓頭鷹和蝙蝠初識時的心情。最後我問:「為什麼後來他們變成好朋友呢?」孩子說:「因為他們互相幫忙。」而他們會互相幫忙的原因,或許正因為貓頭鷹和蝙蝠看見彼此「相同的心」。如同作者說:「透過這個作品,我希望讓讀者看見─我們可以選擇把焦點放在彼此的差異,或者關注是什麼使我們相同?」讓這些問題在親子共讀間激盪,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,但是,或許能有個讓我們凝望美好風景的答案。
得獎紀錄.「好書大家讀」好書推薦
詳細資料作者/瑪麗路易絲.菲茲派翠克
適讀年齡/2歲~6歲
出版時間/2016/09
出版社/上誼
產品條碼/9789577625953
裝訂/精裝書
印刷方式/全彩
語言/繁體中文,無注音
頁數/32頁
規格尺寸/28×20c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