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品描述
★來自臺南安平鎮宅的守護神★
劍獅小神獸合力發威聽中英雙語有聲故事,感受在地文化魅力
★祈福限定贈品-劍獅平安卡★
~可愛萌Q劍獅,招福保平安~
知名主持人 陳明珠溫暖獻聲╳金鼎獎最佳作曲獎 林豊洋配樂製作
中英雙語有聲故事,掃QR Code隨時聽!
特邀知名主持人陳明珠擔任中文旁白,專業外師配音員錄製英文,以充滿情感的聲線與道地發音,生動演繹劍獅們的冒險故事。搭配金鼎獎最佳作曲獎得主林豊洋配樂製作,細膩流暢的音樂層次,襯托故事的高潮與轉折,為讀者帶來全新的閱聽體驗。只要掃書上QR Code,隨時隨地聆聽中英雙語故事!
《劍獅出巡》:跟著三劍獅,展開尋劍奇遇記!
平安小鎮出大事了!守護劉家的紅臉劍獅,不小心把嘴裡的寶劍弄丟啦!黃臉和黑臉劍獅來幫忙,大夥兒穿梭巷弄四處尋劍,他們最後能找回寶劍,繼續守護家園嗎?
以臺南安平小鎮為舞台,透過魚眼鏡頭的視角,生動描繪當地獨特的傳統建築與民俗風情,並巧妙將避邪象徵的「劍獅」化為可愛萌Q守護神,午後打盹、慌張尋劍的模樣,展演出一場逗趣又溫馨的尋劍奇遇記。
真實與想像交錯的故事情境,讓讀者隨著三劍獅的腳步,感受臺南小鎮的人文關懷與文化底蘊。
《劍獅祈福》:攜手元宵福龜,承載祈願的奇幻歷險!
正月十五元宵節,福龜帶著劉爺爺的願望出發去祈福,卻不小心撞傷了腿,三劍獅出手救援,一起踏上祈福之路。
一路上困難重重,變化多端的幻獸,不斷迷惑福龜和劍獅,企圖吃掉願望、阻撓他們前行……守護平安鎮的劍獅們,能幫助福龜順利完成任務嗎?
以元宵「乞龜」習俗為起點,融合民間信仰與奇幻冒險,展現祈福不只是口頭許願,更是堅定信念、勇敢行動的歷程。作者將在地文化轉化為溫暖動人的故事,讓孩子在冒險中,感受民俗魅力與堅持初心的真義。
內容試閱




作者介紹劉如桂目前從事美術設計與插畫繪製工作,已出版《劍獅出巡》、《劍獅擒魚》、《劍獅祈福》等圖畫書。劍獅系列的圖畫書,都是以在地的文化、圖像為元素,編繪屬於我們自己的故事,它不是鄉土也非傳統,只是想用我們熟悉的文化為背景,加入一點奇幻的想像,等待讀者來發現我們的文化是多麼精彩豐富。
作者的話 回憶與時間的流動
文/劉如桂《劍獅出巡》的故事能成形,是被我的外甥女激發出來的,她用陶土做了一個劍獅,造型非常逗趣可愛,嘴巴做得很大,寶劍好像隨時會掉下來,看了令人心情特別開懷,於是腦子裡不斷浮現出劍獅的畫面,一個個片段的場景拼湊出這個故事,內容是先有了圖,之後才產生文字。故事的內容,不單只是看了陶塑劍獅才發展出來的,也包含了個人的生活經歷,這些經歷對我影響很大,而且成為在創作時可以隨時存取的元素。
我生長在臺南府城,城市雖小,卻四處可看見廟宇林立,記得小時候常常有廟會活動,各方神明遶境出巡,以求合境平安,其中每年規模盛大的媽祖遶境活動,更代表了自成的文化風格。我的母親對於宗教信仰非常虔誠,對識字不多的她而言,信仰是一種精神上的寄託,她常常帶我到廟裡拜佛求籤,尤其擲筊求籤的儀式對我來說特別有趣,一場人神對話的儀式,神佛的話語就透過一張紙做的籤詩來傳達。即使長大後,我還是喜歡這樣的儀式,籤詩的解答雖然模稜兩可,但多少也給予一些正面的建議,有人說這是迷信,但我的解讀是一場文化儀式。
劍獅在早期的臺南安平,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懸掛,為的是鎮宅避邪,其中也隱含著風水之說,現在也只剩下幾處還看得到,故事的場景就是擷取安平這裡的建築和街景。我喜歡逛老巷子,狹長彎曲的紅磚巷道裡顯得幽靜迷人,越幽靜、慵懶的環境,最是常見到動作輕巧的貓兒們,臺南人似乎特別愛種花草,門前和巷道內是一盆又一盆的花草,襯托紅磚屋瓦的老房子更顯生氣,這些畫面都在書裡一一呈現。
我在畫這本書的時候,很多圖都特別採用相同的兩個空間,卻在不同的時間裡串連在一起的特殊效果,原因是我不想用區塊的方式加以隔離,所以盡量讓畫面連成一線,觀者可藉此來回游移前後時間的活動,曲線式的畫面則是表示時間的流動和銜接另一場景的功能。
書中紅臉劍獅遺失的寶劍雖然被拾走,成為小孩家的守護劍,但卻激發紅臉劍獅的同理心和關愛,讓小孩繼續保留這把劍,因而換得好友的幫助,為他畫了一把寶劍,結束了這場尋劍記。雖然兩者之間都帶點不完整,如同小孩畫的獅頭黏上實體寶劍,紅臉劍獅則在口中畫上一把寶劍作替代,但呈現的意象並不因形式不同而有所差別,所謂心誠則靈,不用拘泥於形式。
此書能出版首要感謝我的外甥女,她也喜歡畫畫,希望她能持之以恆。
~將此書獻給親愛的菁菁~
種下一顆文化的種子
文/劉如桂 《劍獅祈福》是以臺灣「乞龜」的民間習俗為元素發展出來的。它的重點並不著重在談論「乞龜」的由來或內涵,而是以元宵佳節為背景,藉由民間製作出來的龜祭食品為角色所編繪的,希望藉由活潑的故事,引起讀者們對文化的興趣。
我們文化中的豐富性很多都來自民間信仰,其中蘊含著人神之間的互動與純樸的人情味,但身在其中的我們,卻總容易忽略這些有趣的民俗,甚或因宗教、迷信等問題而與它保持距離。我兒時所居住的環境,就在這樣的信仰文化氛圍裡,從小深受影響,也因此,這些民俗中所孕育的人、事、物,都成了啟發我創作的靈感來源。
在國外的故事中,常會描寫當地森林中的精靈,讀到這樣的書時,我總是想像著,在我們文化中也有不少的精靈,如劍獅、太極中的黑白魚、乞龜、虎爺、風獅爺、土地公等,它們都是我們民間信仰幻化出來的精靈,為我們祈福保平安。像以糕點的形式做成的祭祀品「乞龜」,它們被塑造出五花八門的造型,各個生動活潑,好似具有生命力,隨時會在我們不注意時,像精靈般的施展魔法。我特別喜歡早期老師傅們所製作出的造型,樸拙而有趣味。
記得小時候,接近元宵節的前幾天,家裡的姊妹和鄰居總會收集牛奶鐵罐,然後拿著鐵鎚、鐵釘在鐵罐上打洞,有的打成花形、有的打成圓形,再用鐵絲綁上可提的木條,裡頭插根蠟燭,一個手作的燈籠就成型了。元宵節的晚上,大家提著燈籠去學校裡冒險,燭光透過燈籠上一個一個洞所拉出的燈影,妖魔鬼怪似的,感覺好像什麼奇妙的事情會發生,所以元宵節的夜晚總是帶給我神祕、奇幻的想像。長大以後,我把這些奇想一幕一幕的連結起來,編寫了劍獅幫助乞龜完成人們祈福願望的故事。
在現實中,很多事情我們無法以自己的能力實現,因此總是透過信仰的儀式,來完成心中的願望。希望透過《劍獅祈福》的故事,我們又認識了另一個有趣的民俗文化,如果它現在沒能激起你心中的漣漪,也希望能在你心中種下一顆文化的種子,期待有一天它會發芽結果。
得獎記錄
.第二十屆信誼幼兒文學獎「圖畫書創作類」佳作獎
.《開卷好書獎》
.「好書大家讀」2008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
.第54梯次「好書大家讀」圖畫書及幼兒讀物組好書推薦
.榮獲臺南400好書選
.第66梯次「好書大家讀」圖畫書及幼兒讀物組好書推薦
.入選2014年新加坡亞洲兒童讀物節(AFCC)插畫家畫廊(BIG)
.103年度第二期「台灣文學館文學好書」推廣補助
.入選103年度推動兒童深耕閱讀評選「優良閱讀媒材(或資源)」圖書類
.入選2015年「臺南兒童文學月」優質本土兒童文學書籍
好評推薦
作者像攝影師一樣,運用魚眼鏡頭般的繪圖視角,以臺南在地文化和圖像為元素,編繪屬於我們自己土地的故事,讀起來熟悉又親切。闔上繪本,讓人忍不住想帶孩子即刻前往故事現場,拿著書在劍獅的故鄉一探究竟!-林瑞昌 吉光旅遊總經理、國際資深領隊
這是一本非常可愛的書,孩子總是隨時隨地帶著,一有空檔就拿來讀或請媽媽念。這本書除了豐富他的心靈外,也將傳統文化帶進孩子的生活,更讓他學習用語言分享,非常值得看。-讀者 王小姐
對父母們而言,本書重現了童年趣味;對孩子而言,則是一本新奇的圖畫書。無形間,讓孩子認識媽祖娘娘在臺灣民間信仰的地位,了解劍獅為何要口銜寶劍,學會了臺灣文化的掌故,熟悉自己成長的土地。-讀者 古小姐
關於信誼幼兒文學獎信誼幼兒文學獎自1987年創設以來,是台灣歷史最悠久、影響力最大的幼兒圖畫書獎。歷年來,以「鼓勵本土創作,培育創作人才,尋找在地好故事」的創辦宗旨,挖掘培育許多優秀的童書作家一起共同努力,用在地好故事滋養我們的孩子。
從第一屆的《媽媽,買綠豆》,到《子兒,吐吐》、《Guji Guji》、《好想吃榴槤》、《劍獅出巡》、《尋貓啟事》、《好忙的除夕》、《企鵝演奏會》……一本一本原創經典好書,陪伴著我們的孩子,在故事中長大,讓孩子成為有自信、認同自己文化的人。
詳細資料作者/劉如桂
繪者/劉如桂
譯者/June Chen
適讀年齡/3-8歲
出版時間/2025/11
出版社/信誼
產品條碼/4713482023271
裝訂/精裝書
印刷方式/全彩
語言/繁體中文,中英雙語,有注音
頁數/56頁
規格尺寸/28.5x21cm
贈品尺寸/12x20c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