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歐陽立中(Super教師、暢銷作家)

我們家的繪本,不知不覺來到上百本。每次念繪本給女兒聽的時候,我都會去猜想繪本的劇情。大多時候,猜的八九不離十,畢竟,我研究故事,還出了本書叫《故事學》。在我眼裡,所有故事都有熟悉的影子。

當我拿起《我家是動物園》繪本時,我依舊猜想:為什麼家裡是動物園呢?可能,家裡是在經營農場?還是,家裡不小心養太多寵物?又或者是,其實都是動物娃娃?

直到我翻開第一頁,念給女兒聽,我自己就笑了,故事開場是這麼寫的:「我叫祥泰,是個小男孩,其實呢……我是一隻小猴子,最愛吃香蕉,爬樹也很拿手,也很會模仿別人。」

原來,之所以說家裡是動物園,是因為從祥泰,到爸爸、媽媽、妹妹、爺爺、奶奶、曾祖母各自都像是一種動物啊!

在孩子的眼裡,爸爸像是獅子,脾氣不太好,頭髮亂澎澎,叫起來像獅子吼。媽媽像是浣熊,不管看到什麼東西,都會馬上收去洗。透過這樣的筆法,把「家人特質」和「動物形象」,巧妙連結在一起了。

從故事學的角度來講,這就是經典的「類比法」:
用「熟悉的物」說明「陌生的事」。
或者,用「具體的物」說明「抽象的意」。

就像我在教孩子「自我介紹」時,都會要他們想像,如果自己是一輛車,那會是什麼車?有孩子說自己是碰碰車,個性開朗,大而化之,不小心擦撞也很開心;有孩子說自己是垃圾車,喜歡傾聽,善解人意,若有心事可以找他聊。

注意到了嗎?
當我們直接講自己特質時,不容易被記住,為什麼?因為沒有畫面可以想像啊!但當你把抽象的特質,連結到具體的物件上,記憶黏著度就完全不一樣了。

那麼,你該怎麼帶孩子讀《我家是動物園》這本繪本呢?
第一,讓孩子看繪本裡的動物,並要他猜想為何作者這樣形容家人呢?
舉例來說,為何祥泰說爺爺像是長頸鹿呢?那代表爺爺有什麼特質呢?
因為類比是歸納思維,在兩件事物上找到共通點。所以透過這樣的問法,就能帶孩子學習整合概念。

第二,讓孩子試著描述家人像什麼動物呢?
這點非常重要,因為他剛學會類比概念,你就要讓他馬上用,「概念」才會轉化為「技能」。
所以比如你念完「祥泰像是一隻小猴子,最愛吃香蕉,爬樹也很拿手,也很會模仿別人。」你就可以問孩子:「那你覺得自己像是什麼動物呢?」透過孩子的回答,就可以進一步了解,孩子是怎麼看自己的。

當然,你也可以問他:
「祥泰覺得爸爸像獅子,那寶貝你覺得爸爸像什麼呢?」雖然,我不知道你從孩子的嘴裡,是會得到驚喜?還是驚嚇?
但我肯定的是,換個視角看彼此,絕對是件有意義的事。

《我家是動物園》是本有趣的繪本,作者試著蹲低身子,從孩子的視角出發,讓家人都化身為動物。
而我也開始好奇,在女兒眼裡,我又會是什麼動物呢?

 

推薦書單